2009年3月3日

要准备诺曼底登陆了,同志们冲啊!







日渐高涨的裁员失业狂潮,在一个一个横跨世界的百年企业纷纷倒下之际,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大声呼吁「心理经济学」的理论希望世人籍此来重建信心。或许是我才疏学浅,太沉重的学理让我觉得不痛不痒,反倒是这个星期有两则真实的「贫民故事」让我十分感动。一位贫困的大二学生卖了一万斤橘子筹学费,另外一个是众目所瞩的奥斯卡金像奖,《贫民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获得八项大奖,不但可为印度的电影工作者开启通往好莱坞的坦途,更反映出金融海啸下,不只是美国人,全球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已经开始重新思索「人文」与「价值」的定义。欧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那天,肯亚万人空巷,彻夜狂欢;《贫民百万富翁》勇夺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与导演大奖的当儿,印度贫民区的儿童们,整个村落守着一台电视透早欢呼。《贫民百万富翁》其实并不遥远!记得小时候,很多长辈告诉我,「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吹牛、也骗不了人,一是你有没有钱,二是你有没有实力」,等到年纪稍长,绕过许多远路,虚度许多光阴之后,我体会到,年轻时对自己的承诺可以尽管浪漫,尽管天马天空,不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实践才行,除此之外,绝无任何快捷方式。经济不景气正好是一个厘清价值的时代,「虽然穷,但很多东西不要钱」,还有,「赚大钱的时候时间很昂贵,穷的时候时间也不要钱」。我永远不担心没机会,但永远担心机会来时没有准备好。

现在的年代真的不好吗?我问你,年代什么时候真的好过?最近商业周刊一篇关于明华园的报导,里头介绍他们发挥创意,使得被很多人视为夕阳产业、再「本土」也不过的歌仔戏,几十年后,居然可以应邀前往莎士比亚的故乡表演的奋斗历程。其中,明华园团长陈胜福先生所言,「真正好的剧本,要能做到让观众哭欢喜、笑悲哀」,让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除了感慨艺术团体在台湾面临的艰困环境之外,让我想起孟买的《贫民百万富翁》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在看似落后贫穷的表面下,有着一股强劲的生命力,有一股追求人生价值自我肯定的澎湃热情,人可以穷,却不能志短,更不能绝望,只要有希望,成功就有可能实现。时间再往后退个三个月,台湾的《海角七号》告诉我们什么?电影里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那些我们熟悉的小人物,告诉我们台湾人是多么有情有义,台湾的年轻人是那么充满热情活力,肯追求自我的理想、爱情,社会里冲突难免,但在一个有高素质人民、有礼有节的社会里,自然能达致理性、和谐。这就是我的骄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