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五届金马奖终于圆满落幕,首先必须先说这次的颁奖典礼,我看电视有好几段,看的好想骂脏话。主持人一个国语讲的不怎样,另外一个还会结巴,实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金马奖颁完了,最重要的两项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都由陈可辛的《投名状》获得,第二重要的最佳男女主角也奖落《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和《集结号》。票房破记录的《海角七号》,只拿下了台湾杰出电影还有杰出工作人士等奖项,虽然也是很棒的收获,不过还是让人感伤:原来就算台湾电影好不容易创下影史票房纪录,挟着超高人气,还是没有办法让评审破例青睐,给了一点同情票。陈云林访台时,表示看过《海角七号》,说明《海角七号》的时代意义,也许证明《海角七号》比《投名状》更值最佳影片需要时间的考虑。十年后,你问每一个人,记得《海角七号》还是《投名状》,就知道哪一部才称得上最佳。最佳电影不只要质量上取胜,还要具备社会影响力凝聚力,可提醒或象征某一年代,《海角七号》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偏偏无法得到金马垂青。难为整晚的不停吹捧国片的气氛,奖项结果原来和大方向彻底背道而驰。不过说实在的,评审是公正的,并没有偏颇,以拍摄技巧和场面调度、演员表现来说,港片、大陆片因为拥有强大的资金,丰厚的演员阵容,的确是大胜台湾电影。放眼台湾影坛,每个导演和制片最头痛的,第一就是资金,因为台湾电影市场不大,第二就是演员,唯一国际级的就是张震和舒淇,这两位也是侯孝贤捧起来的。目前为止除了侯孝贤、杨德昌和蔡明亮之外,并没有别的导演真的能够宣称在国际间扬眉吐气,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捧起来任何「台制」明星。资金直接地影响了拍摄的场面,演员直接地影响了演出的内容,这两点都是台湾电影还在挣扎难产的原因。
「拍电影要像做妓女一样!」上个月陈可辛有一则演讲稿刊登在台湾各大影剧版头条,标题十分耸动却点出华人电影产业重建的新模式。在金融海啸阴影之下,《海角七号》在台湾创造的票房成绩,证明台湾电影产业的雄厚潜力,这也是顺势振兴电影产业的大好时机,如果台湾电影制片者的集资方式还是以政府补助和自己把房子拿去抵押,很可能会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泡沫化现象。一部电影的票房奇迹,对投资人来说,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的规模;起码每一年有要三次票房奇迹才足以支撑一个单纯以本土市场导向的电影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陈可辛的「泛亚太」合作模式,确实是腹地相对狭小的地区、国家的生存策略。
「拍电影要像做妓女一样!」上个月陈可辛有一则演讲稿刊登在台湾各大影剧版头条,标题十分耸动却点出华人电影产业重建的新模式。在金融海啸阴影之下,《海角七号》在台湾创造的票房成绩,证明台湾电影产业的雄厚潜力,这也是顺势振兴电影产业的大好时机,如果台湾电影制片者的集资方式还是以政府补助和自己把房子拿去抵押,很可能会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泡沫化现象。一部电影的票房奇迹,对投资人来说,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的规模;起码每一年有要三次票房奇迹才足以支撑一个单纯以本土市场导向的电影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陈可辛的「泛亚太」合作模式,确实是腹地相对狭小的地区、国家的生存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