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每年平均发行至电影院的影片量超过三百二十部,而要观看一部想看的片,除了可以到戏院外,观影者有太多可能的选择,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或是等候电影发行DVD,甚至是于电视播出时观看。因此如何让观众走进戏院不仅是一个课题更是一个难题,《海角七号》如何能在营销预算不多的状况下,却能成为话题?创造话题后,又如何能让观众带着期待,迫不及待想走进电影院观看呢?一部国产电影竟然可以冲破台币三亿大关,曾在电视剧黄金时段中被批造型老土,演技差的范逸臣,居然可以咸鱼翻身打败成龙等国际巨星所保持的票房记录,我想除了剧本写实感动人心外,最大的功臣就是网络。我常说这个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演进就是网络造就了「信息平等」;对于偏远贫困的人来说网络更造就了「知识平等」,不管你是有钱人或是穷光蛋,不管你身在何处,网络永远是一视同仁。《海角七号》一开始就是透过网络受到影迷关注,经由网络平台,大家口耳相传,现在只要在网络搜寻《海角七号》,讨论的文章和留言多到不行。电影上映前,看过口碑场的观众,就已在各大网站的讨论区发表心得;《海角七号》工作人员,也以文字、照片、影片等记录拍摄过程,于官方部落格(Blog)与网友分享,甚至制作了各种主角的MSN表情、手机来电答铃等,让这部片透过网络展现强大穿透力。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无远弗届的特性,若是用于「三人成虎」的恶意中伤更是可怕。最近韩星崔真实不堪流言中伤自缢身亡引发模仿效应,变性艺人张彩苑隔日轻生。美国《时代》杂志批判,崔真实自杀后,韩国媒体、社会未探讨个人压力和危机处理问题,引发自杀效应,社会整体难辞其咎。
《海角七号》的上映时机是另一个成功关键,社会气氛愈闷,电影、按摩、听相声等「简单享乐型」活动,愈是流行。例如,一九三○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好莱坞歌舞片声势走到高点。从前是「台湾钱淹脚目」,如今却是百业萧条、万物齐涨,大家每天接受到的讯息,都是悲观负面的。男主角阿嘉在片头就大喊「操他妈的台北!」,其实也正喊出了台湾人的不得志;而阿嘉选择离开,在充满阳光的天涯海角中,重拾梦想、找到新生,也让观众们在看电影时,有了情绪的出口、重新有了作梦的勇气。人生如戏,导演魏德圣,举债台币三千万拍了《海角七号》。没有大卡司,没有大特效,靠着动听的音乐和感人的剧情,成为台湾近十年最卖座的国片。电影中最精彩的对白「难道,你不期待彩虹吗?」,我相信大家在电影中都看见了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