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

物价涨!涨!涨!表演艺术票房惨!惨!惨!


《如果要办大型表演活动,你会选择周杰伦还是云门舞集?》物价油电连连攀升,各行各业叫苦连天,而表演艺术也跟着面临票房寒冬,韩国音乐剧《大长今》广告投下台币百万,但是每天只卖出个位数的票。挟迪斯尼挂百老汇票房保证的《狮子王》,在这片不景气之中,票房表现也难有起色。多档演出因售票状况不佳而宣告停演,连叫好叫座大卡司节目也面临票券「难卖」与票房下滑的惨况,问题出在哪里?近年来,亚洲国家在各方面的成长,使国际性、欧美的经纪团队瞄准亚洲,并且列为艺术市场标的,愈来愈多的商业型态经纪公司带来大型、复合性的节目,投入大量金额做宣传,拉开售票规模,吸引大众人口走入观赏这些复合流行、艺术、娱乐的节目,使得偏艺术的经纪公司面临挑战。

这个月我接受了加州柏克莱大学一项国际研究计划的访谈,我谈到了「台湾文化创意市场,没有基本盘」的看法。十几年前,台湾最引以自豪的是拥有亚洲极佳的创作环境和创作人才,有实力整合表演艺术至文化创意产业。然而长年下来,在国际环境变迁、政府无所作为、媒体八卦导向、流行娱乐风行等诸种因素作用下,台湾环境朝向浅层文化,国家社会出现一个深深的大洞。台湾电影工业的没落是一例,音乐唱片产业几乎是崩盘,表演艺术若再没有中央到地方政府与环境的支撑,任由大型商业制作与市场冲刷,到底能撑多久?讽刺的是同处于亚洲国家的韩国,台韩的国民所得、经济模式、人口与土地比、民族性、文化、食衣住行生活习惯都差异无几。但是在首尔上演的音乐剧去年二○○七年,一年竟有一百五十文件音乐剧上演,每一文件平均演出超过三十场,这样惊人的数字怎么来的?从硬件来看,韩国可容纳一千七百个座位的剧场有十六个,容纳一千个座位的剧场有三十多个,而台湾二十年来没有设置任何新的剧场。另外在软件方面,韩国政府对扶植文化不遗余力,在音乐剧方面,三分之一是本土制作,三分之二向国外买版权,由韩国人自己来演。文化可以是台湾的强项!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于艺术文化缺少长期眼光与整体政策配套,对于非复制性的表演艺术没有定位,仅有粗糙的补助办法,更没有将表演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环节的策略思考。从最近台湾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仍然可以看出当局只着眼于观光风景区与地方小吃,完全没想到观光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连性。台湾人的文化水平比韩国人低吗?台湾如果要复制韩国政府整合民间资源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我只能说:「马上就该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