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輸大贏的高風險電影投資裡,中國電影大亨如何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零風險投資模式?如何做到電影還沒上演,就確保賺回製作成本?
他,從沒有拍過一部戲,卻是中國最賺錢電影的老闆。從餐廳小弟、皮包公司老闆,到電影大亨,他,都是大腕(大人物)幕後的大腕。
在台灣,二○○八年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電影《集結號》;在中國,劉德華主演票房超過約新台幣五億元的《墨攻》,幕後老闆都是這位名字叫王中軍的大陸人,他是中國大陸最大電影集團華誼兄弟的董事長,身價超過新台幣四十億元。
不用娛樂眼光經營 拍電影和賣電影的人分開
他的本事,不用「娛樂」眼光經營娛樂業,反而將他在美國餐廳打工,靠送外賣賺取一美元、一美元學到的小弟精神,移植到動輒投資超過新台幣一億元的電影業,省下融資、製作、發行、放映四大環節成本,多賺每一分錢。
香港上市市值約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雲評價:「王中軍是我見過大陸娛樂業少數幾位懂得經營的人。」
在他位於北京的辦公室裡,銅製的拉布拉多狗銅像、鐵甲武士的盔甲,大陸前國家主席毛澤東的油畫與女性裸體畫像,一一陳列,顯示他從小弟變電影大亨的氣派。但,他一說起話,仍然充滿一股為生存什麼都肯幹的狠勁,他對《商業周刊》記者說:「拍電影幾乎是一門不會賠錢的生意,沒什麼好怕的。」
為什麼不會賠錢?王中軍的做法是,把拍電影的人與賣電影的人分開、在電影中置入廣告,甚至把導演分等級。他把拍電影變成類似台積電生產晶片,全部都要資料化、標準化作業流程。
有一次,導演馮小剛氣沖沖的跑去找王中軍,一開口就是大罵:「幹嘛要弄(這麼)多廣告?網上多少人在罵我!」王中軍回答,「還真的只能給他罵,一個鏡頭好幾百萬呢!」
小到一支諾基亞手機,大到一輛賓士轎車、一艘歌詩達(Costa)郵輪,電影鏡頭故意掃過這些贊助商的商標,還要拍得自然、讓觀眾看得舒服,往往一個鏡頭就要溝通上百次。為了生意不蝕本,王中軍還專門組織了一支四、五人團隊,天天磨著馮小剛,假如鏡頭沒出來就要喊「卡」。
以馮小剛導演的《非誠勿擾》為例,成本是人民幣四千萬元,廣告利潤達人民幣二千五百萬元,占總投入超過五成,電影還沒有上映,一半成本已經回收,之後的上映幾乎都是穩賺不賠。在電影中,故事角色戀愛的地方是在北海道,而這是幫北海道旅遊局打觀光廣告;喝茶的桌子上放著招商銀行商標;女主角舒淇在海南航空當空姐;用的則是摩托羅拉手機。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李詠曾經在電視節目中,要王中軍談置入式行銷,他脫口而出就是一連串自問自答:「妳可以問,中軍喝Whiskey(威士忌)嗎?」「可以啊,要不我們小酌一口?」「那你平時喜歡喝什麼牌子的?」「馬爹利!」這三個字一出,現場觀眾都看得目瞪口呆。
分散融資風險 版權抵押給銀行換取貸款
二○○一年,王中軍開始投資電影。一開始的三部戲《荊軻刺秦王》、《沒完沒了》、《鬼子來了》,總共賠掉人民幣一千萬元。從此之後,不用娛樂的眼光經營「娛樂」,就變成他最重要的經營之道。
為了不賠錢,王中軍心中很清楚,一定要找到「零風險電影帝國」的模式。二○○五年《墨攻》總投資一千六百萬美元,他首創亞洲四個地區發行公司聯合投資模式,並負責各自區域電影發行的融資新方式,同樣一筆錢,影片既得到資本投入,更能提前得到發行收益。
二○○六年,馮小剛導演的《夜宴》海外發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為《夜宴》提供一年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額在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美元;版權還抵押給深圳發展銀行,貸款了五千萬元,把發行前的成本和資金利用做到極大化。隨著王中軍逐漸闖出名號,到了《集結號》,招商銀行甚至願意無抵押貸款五千萬元。
王中軍還會考慮投資組合,用穩定收入來養高投資、高回報的電影業。別人投資一部電視劇,利潤要賺上五○%,王中軍則把利潤率定位在一五%到二○%,他不追求暴利,因為電影是大賭大贏,電視劇就必須是穩賺不賠。
王中軍把電影置入式行銷廣告發揮到極致,在卡拉OK連一首歌都不會唱的王中軍,卻懂得把電影拆解成一塊塊來賣,一旦收入來源算清楚,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控管風險?產品怎麼分析?為什麼可以賣到這個價錢?怎麼控制成本?
憑藉著「冷靜」的資本家性格,王中軍如今成為中國大陸的電影娛樂大亨。「我一開始沒有經驗,當時做了(電影)性情中人,現在就不能光是感覺很好玩了。」也因為高度的風險意識,讓他在大輸大贏的電影投資上,創造出少見的零風險帝國。
*票房破億鉅片——華誼兄弟賣座電影
功夫─票房1.4億元
天下無賊─票房1.2億元
夜宴─票房1.4億元
集結號─票房2.6億元
非誠勿擾─票房3.5億元
小檔案 _王中軍 [ 隱藏 ]
出生:1960年
學歷: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碩士
經歷:軍人、美國餐館打工仔
現職:華誼兄弟集團董事長
地位:中國電影大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