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5日

金钟开奖!收视率《不是》硬道理


自从《公视》及《大爱》进入电视市场后,便成了《金钟奖》的常客。「金钟奖该如何奖励业者?」每年总引发许多争议。有人质疑「公视曲高和寡」、「金钟奖奖励仁义道德」,而「金钟奖与市场脱离」也是常见的批评,知名综艺节目主持人张菲甚至表示:「金钟奖名单明显打击通俗商业节目。」的确,这几年《金钟奖》对商业电视并没有太多肯定,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这些评审不知民间疾苦?还是,商业电视做不出「好」节目?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去年《TVBS》、《中天》、《八大》、《卫视中文台》都有节目得奖,只是商业电视的「好」节目比例较低,较难得到金钟评审的青睐,自然与《金钟奖》较无缘份。去年全年全台湾近百个以广告为生的商业电视台,分食台币二百四十五亿的广告费。十多年前,台湾只有三家电视台,电视广告一年却有五百多亿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奇怪!十多年前的电视节目似乎也没有比现在好上几十倍啊,若以每个频道可以分到的钱来算的话。今年146个入围奖项之中,公共电视有77个入围,的确令人赞赏,这也可以看出,在商业电视台因激烈竞争,广告大饼愈来愈少,分食者愈来愈多之下,即便有心好好制作节目,恐怕都不太容易。《金钟奖》要奖励什么类型的节目,其实是一种政策选择,因为这反映国家在资源分配上的偏向,也就是说,国家要把有限资源投注在何种类型文化生产的鼓励上。然而,其它「非商业」、「非市场」导向节目,在整个影视生产的奖励措施中鲜少受到关注。这并不是说《金钟奖》必须走「非商业」、「非市场」的取向,进而陷入以往国片辅导金政策的死胡同,而是必须思考,现在的电视环境已陷入收视率导向的流沙里,政府是否得再多花些心思,在非商业的影视产品上,稍微平衡一下呢?
英国BBC一年经费二千多亿台币。台湾公视一年政府补助9亿元,加上赞助公视的小额捐款,一年公视总经费只有十多亿,大概只有BBC的百分之零点五。能以如此少的钱,带给全台湾优质的节目与提供文化创意的人才发展的园地,实在是台湾的奇迹。韩国的公共电视体系共有三个电视台,其中以不可播出广告的KBS-1频道为例,经费主要来源为随电费向每户征收之电视执照费,一年就约有160亿元台币。我们常常批评,台湾媒体在收视率挂帅的恶性商业竞争之下,已经严重影响到台湾民众的素质与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我们也常常羡慕,韩国可以在短短时间崛起,以电视电影等各种数字内容造成「韩流」,却没想到这是韩国政府投入多少经费与心力来从事媒体人才的培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